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馬六甲佛學講座 深入《大寶積經》大乘精神
2025-06-16
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中馬協會馬六甲分會主辦佛學講座,6月13日邀請佛光山東禪寺如富法師在馬六甲佛光會所主講《大寶積經》節錄,現場近40位佛光人和大眾齊聚一堂,法喜充滿。如富法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,帶領大眾瞭解這部中國佛教五大部經典之一的內涵,從經題釋義、譯者背景,到經典中所蘊含的大乘精神,層層深入,令大眾深受啟發。
《大寶積經》是由唐代高僧菩提流志歷經多年彙集翻譯而成的佛典巨作,內容廣泛,強調菩提心、大悲願、與空慧並行的菩薩行。如富法師特別選講〈無垢施菩薩應辯會〉與〈普明菩薩會〉,引導大眾從「放光四法」、「得大財富」、「退失智慧」與「得大智慧」四方面,修學大乘行者應具備的信願與行為。
講座中,法師亦援引佛教典故,帶出佛法的平等精神與覺悟智慧。法師講述佛陀時代一位名叫孫陀羅的弟子,他原為清理糞便的首陀羅,因身分自卑而不敢親近佛陀。佛陀卻慈悲接引,並告訴他:「清淨身外之穢,與清淨內心之染,皆是修行。」孫陀羅因而安心修道,最終證得聖果,印證了佛法平等無差別,眾生皆可成佛。
另一個故事來自日本禪宗名僧一休禪師。有一日,他造訪一位將軍的宅邸,看見廳堂中陳列許多古董寶物,其中有一支據說曾由皇帝使用的拐杖。一休問將軍:「這拐杖多少錢?」將軍驚訝道:「一位出家人怎會買古董?」一休微笑回答:「我並不執著於物,只是提醒您,那些被皇帝、聖者用過的物件,終究也會歸於塵土。珍貴的,不在物上,而在人的覺醒。」借此提醒大眾應以法為寶,不執著於外在形式。
最後,法師以「恆順眾生,未成佛道先結人緣」的大乘精神,鼓勵大家在人我互動中修學慈悲包容,以智慧引導,以正信行道,讓佛光普照人間。
講座在如富法師引領大眾齊唱〈讚佛歌〉中圓滿,現場充滿莊嚴與感動。許多與會者表示,今夜不僅增長了佛學知識,更感受到佛法的智慧與慈悲,願將所學落實於生活中,自利利他。
《大寶積經》是由唐代高僧菩提流志歷經多年彙集翻譯而成的佛典巨作,內容廣泛,強調菩提心、大悲願、與空慧並行的菩薩行。如富法師特別選講〈無垢施菩薩應辯會〉與〈普明菩薩會〉,引導大眾從「放光四法」、「得大財富」、「退失智慧」與「得大智慧」四方面,修學大乘行者應具備的信願與行為。
講座中,法師亦援引佛教典故,帶出佛法的平等精神與覺悟智慧。法師講述佛陀時代一位名叫孫陀羅的弟子,他原為清理糞便的首陀羅,因身分自卑而不敢親近佛陀。佛陀卻慈悲接引,並告訴他:「清淨身外之穢,與清淨內心之染,皆是修行。」孫陀羅因而安心修道,最終證得聖果,印證了佛法平等無差別,眾生皆可成佛。
另一個故事來自日本禪宗名僧一休禪師。有一日,他造訪一位將軍的宅邸,看見廳堂中陳列許多古董寶物,其中有一支據說曾由皇帝使用的拐杖。一休問將軍:「這拐杖多少錢?」將軍驚訝道:「一位出家人怎會買古董?」一休微笑回答:「我並不執著於物,只是提醒您,那些被皇帝、聖者用過的物件,終究也會歸於塵土。珍貴的,不在物上,而在人的覺醒。」借此提醒大眾應以法為寶,不執著於外在形式。
最後,法師以「恆順眾生,未成佛道先結人緣」的大乘精神,鼓勵大家在人我互動中修學慈悲包容,以智慧引導,以正信行道,讓佛光普照人間。
講座在如富法師引領大眾齊唱〈讚佛歌〉中圓滿,現場充滿莊嚴與感動。許多與會者表示,今夜不僅增長了佛學知識,更感受到佛法的智慧與慈悲,願將所學落實於生活中,自利利他。
最新消息
鳳山講堂好苗子幸福學堂親師座談 攜手培植五育均優幼苗
2025-08-13菲律賓光明大學專題講座 啟發人生智慧與價值
2025-08-13南華大學招生亮眼 註冊率百分之96點1
2025-08-13洛杉磯醫療講座 控制預防「沉默的威脅」
2025-08-13佛光大學實習生圓滿返台 萬年寺送誠摯祝福
2025-08-13慧心傳道覺有情 深耕行佛40載
2025-08-13雲水書車共識精進營 珍惜因緣得來不易
2025-08-132025大墩美展文化交流展 中天寺展覽館開幕
2025-08-13魏碑風骨筆筆生輝 金剛寺書法研習沉澱心靈
2025-08-13盧秀燕率團隊巡禮中天寺 推崇五和創造人民幸福生活
2025-08-13
相
關
消
息